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都是“十四五”的重要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故略”,以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们认为,数字乡村作为三农、数字化发展、内需等发力方向的共同交集,在下—五年将被重点布局。
互联网是联通城乡的另一条高速公路,对农村共享全国市场起着关键作用。尽管过去几年尤其是“四好农村路”被提出之后,农村公路的覆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农产品高运输成本(如水果、蔬菜)、同质化(如农村手工业品)的特点,城乡之间的市场一体化瓶颈始终存在,同时衣村容纳的就业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地区缺乏内生的改善动力,非农村传统基建所能解决。
数字乡村有哪些优势?(1)打造特色产业,让农村创造更多“附加值”;(2)树立起抱团发展的意识,克服分散化;(3)农村地区空心化普遍存在,缺乏就业的乡村难以振兴,而电子商务带来的“就地城镇化”提供了一个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选择;(4)网络赋予了农户直接与终端消费者面对面的机会,有利于生产商从终端需求中找到产品升级的方向,让多样化、高标准的需求来引领产业升级。
我们认为,数字乡村的事业已非白纸,当前,资金不足且缺乏良好供应链的网店成功的概率正在变小,白手起家的后起之秀必须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农村+互联网已经进入高成本、规模化、专业化的数字乡村2.0阶段,具体来看:(1)维持增长,但受制于基数以及营销成本的高企,目前增速呈放缓态势;(2)产品附加值提高,不“实用”的产品也有增长空间;(3)大量营销费用已成为网店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与此同时,固定成本的提高也意味着规模经济更有利可图,即使是农村网店也呈现出专业化、集中化的趋势;(4)教育培训、工业园区、专业化配套服务的出现,不仅改善了电子商务本身的运营水平,而且提高了本地的人力资本和村镇风貌,为农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甚至还促进了农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数字乡村2.0的时代,我们如何从当下的困唯和瓶颈中找到未来的增量?可能有如下几点:(1)打破数字鸿沟,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举措均旨在缓解农村、边疆、偏远地区互联网资源不足的问题,帮助更多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市场红利;(2)农产品+特色产业再出发,尤其是通过返乡创业解决人才瓶颈,通过规范化经营、知识产权保护和现代物流使产品差异化、品牌化;(3)相比其他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受到的关注不多,但其不乏独特优势,或将成为未来数字乡村的一大增量,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其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成本太高的问题,二是注重提升区域内的流通效率。此外,供销e家还积极投资、扶植、参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领域,前瞻性地推动数字乡村的发展。
互联网:联通城乡的另一条高速公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年5月两会上,在“推动消费回升”的领域,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也被作为一个重要抓手。
互联网是联通城乡的另一条高速公路,对农村共享全国市场起着关键作用。在过去几年尤其是“四好农村路”被提出之后,农村公路的覆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根据2019年2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当前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比例分别达到99.64%和99.47%,而2015年,西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仅80%左右(根据2015年9月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
然而,尽管交通基础设施的推进带来了“物理”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却并没有完全解决乡村振兴的难题,一方面,公路贯通不等同于信息畅通,也不等同于农产品的高效率、低损耗配送,受制于农产品的高运输成本(如水果、蔬菜)、同质化(如农村手工业品)的特点,城乡之间的市场一体化瓶颈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农村容纳的就业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地区缺乏内生的改善动力,非农村传统基建所能解决。
数字乡村战略就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即依托“互联网+”使农产品供给与来自全国的需求直接对接,同时,现代物流配送、电商平台上的营销工具、也能助力于城乡之间的市场一体化,缓解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窄、产品辨识度低等等问题。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涌现出一系列“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案例。
数字乡村的优势
农村与互联网的结合,其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市场规模扩大,更在于因此而发生的收入改善、人力资本提高,以及产业的升级。我们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打造特色产业,让农村创造更多“附加值”
“沙集模式”是农村+互联网的知名案例,该地位于江苏省睢宁县,起源地东风村属盐碱地,通过种植业致富更为困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沙集模式”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80年代以来村民先后开展养猪业与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业,但由于90年代末猪价大跌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萎缩,这两个产业都没有得到长足发展。
电子商务带动农民致富已成共识,就地城镇化意义更大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种城镇化发展模式符合当下中国一些大城市“城市病”凸显的现状,但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使得城镇和乡村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这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裳载你的城镇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困唯。但是电子商务突破了就业空间上的限制,让这种分散化的城镇化成为可能。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发布《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倬系研究报告》,利用投入产出表和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各经营类目的月均交易金额进行测算,认为2018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总体上为我国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和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
对于空心化普遍存在的农村来说,就业显得更为关键,而电子商务带来的”就地城镇化”提供了一个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选择。发展电子商务之前,村里平时外出打工人数达到1500人,最多时外出打工的人数达2000人以上(全村总共仅1180户)。农村+网络+工厂的模式发展壮大后,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基本都已返乡,甚至有外地村民在这里受雇上班:平均每个淘宝户雇佣6个本地或外地劳动力;2017年,沙集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高出了全国农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钱,达到1.9万元;除了劳动力的流入和收入的提高,城镇化也明显加速,住宅小区的兴建是一个标志,根据2018年的报道,在过去五年里,沙集镇新建了88个住宅小区。
从困难到增量:数字乡村2.0
尽管“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近两年来的一个新提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数字乡村的事业已不是一张白纸,一些便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地区早已迈入2.0的新时代,对于他们来说,难营销、同质化的问题已不容回避,而对于一些还没有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农村地区来说,其往往在物流运输、特色产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瓶颈,克服困难、寻找增量的难度更大。
我们认为,未来从困难到增量的演变将重点包括:
谁还没有触网?打破数字鸿钧
尽管互联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交通闭塞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但由于网络提供商的服务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本身分布不均,以及受到人口老龄化、平均教育水平等因素的掣肘,理应获益更多的偏远地区并没有更多地使用互联网,反而产生了新的城乡差距,这一现象被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在各国广泛存在,学术上也有诸多讨论。
因此,第一个增量就来自让更多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市场红利。相关部署在前几年就已经展开。中央层面来看,2015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开始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根据人民邮电报2020年3月的报道,自2015年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成来,经过前5期工程建设,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比例均超过98%。2020年疫情爆发后,《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先后发布,均以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作为重点。
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各自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对消除数字鸿沟作出因地制宜的部署:如湖南省指出要将相关剩余财政资金优先投向省级贫困村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的光纤网络建设,引导通信企业推出扶贫专属资费优惠。
部分省市消除“数字鸿沟”的举措
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有着明显的提升空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6.5%,较2018年底提升1.9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较2018年底提升7.8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城镇地区,这将成为今后几年数字乡村2.0的重要抓手。
第一章总论
1.1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背景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2.1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
2.2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
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3.3营销策略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2场址建设条件
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3设备方案
5.4工程方案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运输
6.2场内外运输
6.3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节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4节水措施
7.5节约土地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8.2环境和生态现状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4环境保护措施
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8.6公众参与
8.7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2消防安全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3项目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11.1项目建设管理
11.2项目监理
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12.3投资使用计划
12.4投资估算表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13.1总则
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3.3招标内容
13.4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4.4财务分析
14.5不确定性分析
14.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
15.1风险因素的识别
15.2风险评估
15.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2建议
关联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